前沿的科学研究,创造着人类世界从未出现过的知识,推动着人类知识的边界。与此同时,技术也需要落地到具体的产品中,并寻求商业化。
这个过程并不轻松,有很多问题需要创业者一一探索:技术要如何落地?如何突破应用难点?人性对于商业化的影响?如何把研究成果变成真正规模化、产业化的应用?……
怀揣着疑问,真格精酿「前沿科技未来之旅」带着近 20 位成员,用 5 天 4 夜走访了京沪 2 地的 12 家前沿科技领域公司,探索技术与商业结合新方式。
行程中各位创始人和行业老兵的分享经整理如下~
技术篇
Aibee创始人兼CEO 林元庆
| 有价值的 AI 企业才能跑出来
AI 技术的发展一定要和产业结合去赋能升级,一定要落地应用。因为落地才有数据,有数据才能够不断地做技术迭代。
AI 在某个行业落地一定要触及到它的核心业务价值。AI 可做的事情非常多,但做出来到底有多大贡献?很多时候需要你非常仔细地去想,去落实,而不是主观决定。
市场上有人会说 AI 有泡沫,这个泡沫一定是有的。但是特别棒的公司,还是能跑出来,特别是那些以价值驱动、真正在落地的公司,***后一定都能跑出来。
我们不给任何一家公司免费。如果他不愿意花钱去做,就说明他这个事情没想清楚。
从科研人员转型到创业者的一个重要的思维跳跃是:作为技术人,一定要先忘记“具体能解决什么技术问题”这件事情。技术问题,只要能招到人,永远可以做得到。更重要的是怎么设计商业模式,怎么解决这个行业的痛点。
森亿智能CEO 张少典
| 当我们谈 AI 的时候到底在谈什么?
如果一个 AI 公司到了很后期的阶段,还在谈算法性的问题,只能说明一件事——产品还没有真正落地。AI 真正意义上落地的时候,***难的是跟客户现有的业务流程与场景的融合,而不是提高模型的***度。
XX AI 主要是 XX 而不是 AI。就像医疗 AI 主要是医疗而不是 AI。产品落地的***后一公里跟 AI 没什么关系,实际上公司的绝大多数运营、人力资源都要投放在 XX 上,而非 AI 上。
千万不要用互联网的那套 MVP 理论——迭代、小步快跑去指导你的 to B 产品研发,这会出事的,因为 to B 产品有它的生命周期,有自己严谨的体系。AI 主要做 to B 的业务,所以一定要让懂 to B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人起作用,这会极大地避免公司早期的浪费。
To B 业务都叫做销售,就是口碑传播+销售,所以都是做,然后做口碑,让你的客户当你的代理人。
企业的竞争壁垒从来都不是永久的,只是一个时间窗口而已,你自己必须不停地往前跑。
燧原科技CEO 赵立东
| AI 芯片市场的发展现状
现在大家看到的市场分析其实并不全面和完整,原因很简单,这是在一个正在发生并不断发展的动态市场。
云端AI 芯片市场的痛点主要有:性能上,当前 GPU、CPU 都不是专为AI设计,因而性能并未达到***优;价格上,头部企业缺少竞争者,高企的AI 加速卡价格限制了大规模应用;开放性上,生态封闭,限制了应用落地的效率以及差异化的实现。
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进程中,整个市场会有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。当更多企业可以用得起训练加速卡,从而训练出更多更好的模型,并方便地部署于各类应用时,训练和推理的市场规模就会同时扩大。
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是近年来的投资热点,风口当然会有泡沫。AI高端芯片领域具有人才密集、资金密集、开发周期长、竞争对手强等特点,燧原恰好处在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的交叉赛道上,正是由于资金的流入和“追捧”,才让我们有机会有资源进入这个领域,深耕技术、创新产品、挑战垄断、弥补空白。
真格基金董事、合伙人
兼创业文化研究院院长 张亚哲
创业者,不仅要试图突破技术上的困境,同时还要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。这对于投资人来说也非常重要。
京东 AI Lab
| AI 的进化和创新
精准营销。我们希望通过 AI,增进我们对用户的理解,圈定更精准的人群,适配更有效的营销方式。
产业+AI。之前大家说 AI+产业,但是现在更多的是产业+AI,从产业价值链出发,结合行业Know-how(专业知识、实际经验),嵌入人工智能技术,形成流程再造和创新,达到产业降本增效的目的。
释放价值。在平台基础上,我们加入 AI 的维度并创新,这样是在放大本身的价值的。
生态联合。产业+AI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事情,也有上游整个知识体系的更新、技术的突破、新的工具产生等等因素,在这个过程中,跟你在同一个生态里面的伙伴,他们在做什么?对下游伙伴有什么影响?如果你很好地利用了生态、伙伴,以及相应的工具、资源,产业+AI就不需要都从头做起。
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 王强
毫无疑问 AI 指向的是未来。从互联网开始慢慢解放人的器官,现在只剩下大脑。
AI 或许能够完成这个任务——清空、释放大脑。马克思描述的图景可能就是 AI 可以***终做到的:物质极大的丰富,精神极大的自由。
YOGO ROBOT创始人兼CEO 赵明
| 机器人是什么?
机器人本质是一种自动化工具,考虑清楚它的本质,我们下一步就是选择行业。选择行业需要满足 3 个基本条件,***个是劳动密集型,第二个是快速增长型,第三个是劳动力缺口足够大。所以我们选择了两大类行业,一个是快递市场,一个是本地生活。
机器人作为工具本身,价值评判主要看这个工具用在哪个行业,是否能帮助这个行业降本增效,这才是这个工具本身存在的意义。
现在国内的服务机器人,名字取得非常好,服务-机器人,其实是人要去服务机器人。我们认为做机器人的机制在于民用,在于生产产品,想做的是一个能完成任务的机器人,而不是为了迎合人,讨好人。在 to B 领域更注重提供服务,其次才是技术。
其实我们在做的就是创造一个新的物种,给予它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,让它理解在一个人类社会的场景下,应该如何完成它的任务。
室内无人配送技术和无人驾驶思维相似,但比无人驾驶更麻烦,原因有二,其一在于无人驾驶有 GPS 的辅助,但室内机器人却没有,其二在于,我们的机器人需要理解在室内生活场景下如何与人共存,而无人驾驶是在有一定交通规则的交通场景之下的技术。
真格基金董事、合伙人
兼创业文化研究院院长 张亚哲
只有当一家公司的技术头脑和场景的切换速度一样快,才会成功。
管理迭代篇
达观数据CTO 纪达麒
| 打造案例非常重要
技术不那么厉害的时候,通过一种好的产品形态也可以让产品容易落地。
在做 AI to B 这一块,有一个很大的难点:我们很难了解客户的需求,了解用户场景,同时客户也不了解人工智能到底能实现什么,不能实现什么。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
AI 创业型企业在面对传统企业客户时,他们会有所顾虑,主要在三个方面:
(1)能否持续提供好的服务;
(2)政策类风险,比如信息安全风险;
(3)流程性风险,比如新技术带来的硬件与软件运输的风险。
案例非常重要,为什么客户愿意用你的系统?因为和他一样行业的,比他大的已经用了这套系统了,他就很愿意去用。
Remebot COO 聂智
| 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想清楚的几个问题
企业的发展很难一马平川,往往是阶梯式,某个时刻抓住一个关键点就能突飞猛进,但是这个点一定要提前琢磨,否则机会来了还没意识到就错过了。
产品是为了给大多数人用的。作为医疗领域的创业公司,我们会听很多专家的意见,然后综合判断行业需要什么产品,应该往什么方向去做。要吸纳所有医生,特别是基层和中间层医生的意见,过于关注个别***专家的观点往往更像做科研而非产品。
企业和产品的定位要清晰明确,定位后一定要有清晰的界限,什么可以做,什么不能做。我们对于Remebot的定位就是——它是医生的高级工具,不是要替代医生,而是做医生大脑眼睛和手的延伸。
技术出身的人,很容易从过去的经验出发否定一个想法,相反,外行人的心态会比较放松,思路也更加跳跃,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,也许***终就解决了,企业遇到必须解决的困难问题要善于听外行“纸上谈兵。
硬科技创业周期较长,需要不同阶段的钱,千万不要想一次解决,一定要根据需求。一次的钱不是越多越好,这一轮拿到的钱够把公司带到下一个阶段就好,到了下一个阶段,要么自己盈利要么又有新机构愿意投钱,融资的时候小口慢咽更容易消化。
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 王强
创业公司要有融资管理。早期投资要慎选,清楚每个阶段需要多少钱,不要谁给的钱多就去拿。
对估值千万不能执着,要非常清晰为什么现在要拿这么多钱,拿这钱要做什么。在转型还没有得到验证的时候资本如果刹车,情况很危险。要预防一二级市场倒挂。
炬星科技 CEO 蒋超
| 拒绝固步自封,必须深入到一线
仓库一般都很偏远,但我们一定会去,即便大家是博士硕士毕业,还是需要深入一线,跑各个仓库。一定要深入基层,知道客户到底需要什么。
做任何事情都先想成本,我们强调性价比但是不贱卖。
我们刚开始没有想过融资,后来发现如果你有好的 idea 并且想在短时间内把它放大,还是需要资本的帮助。另一方面,专业的资本可以帮助初创企业评估每一个发展阶段,自己闷头苦干可能没人买单,去谈投资可以得到专业的反馈。
出门问问 产品副总裁 林宜立
| 人性对于企业的影响
当你迷失的时候,应该回归***本质的东西——创新。要想怎么创新,以及如何通过创新为客户提供价值,继而创造商业利益。
不要迷信 AI,现在的 AI 主要还是机器学习算法在各个具体场景的落地。随着各种开发工具的成熟,慢慢 AI 开发的门槛在降低,未来 AI 就是技术产品的一个环节,不等于商业模式的全部。
Innovator (创新者) 因为相信而去看,follower (跟随者)因为看到而相信。
便利性提升的每一步都是很有价值的。比如无线耳机消灭耳机线的创新,就带来了颠覆性的体验升级。
人的天性是「不问」。“推荐”可能比“问”更有力量(Recommendation is more powerful than ask)。
Momenta 研发总监 穆北鹏
| 企业如何跑到时间之前
有人会说,为了奔向“有用”的那一天,需要做很多“无用”的功课。这里的“无用功”,我更想理解为“基础功”,创业不是急功近利,如果你不追求“基础功”,不在技术原创性和研发前瞻性的基础上稳扎稳打中快速突破创新,你永远不可能等到胜利。
刚才有同学问是否有可能通过改变道路的基础设施来做高精地图,我想说的是,作为创业公司,更应该思考能在行业中什么是适合我们做的,战略聚焦,做擅长的并且做精才是建立护城河的方式。
大家创业要跑到时间之前,对未来有准确的判断,不然进去几年就被淘汰了。
数据、数据驱动的算法及两者之间的迭代闭环,可以加快自动驾驶规模化,加快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步伐。闭环自动化让技术、产品形成很好的正反馈。
格灵深瞳CEO 赵勇
| 企业 & CEO 的进化
我在创业之初跟大多数人讲,我们和其他 AI 公司***大的差异就
- 下一篇:人工智能的gdp怎么谈
- 上一篇:机器人剪头发,你敢吗